來源: FBIF食品飲料創新 Mote莫特
1994年的北京翠微路,一個普通的超市開張,卻悄然改寫了中國零售業的格局。張文中,這位懷揣現代零售夢想的創業者,以信息系統為基石,創辦了物美超市,開創了單品管理的先河。翠微店開業不到一年,銷售額便突破億元大關,迅速成為北京市場的亮點。在那個傳統商業仍占主導的年代,物美以質優價廉和高效運營的組合拳,迅速贏得了消費者的信賴。
然而,成功的背后并非一帆風順。從初創的快速擴張,到因創始人蒙冤而陷入低谷,再到憑借數字化創新煥發新生,物美的三十年是中國零售行業從傳統邁向現代的縮影。
根據招股書,物美集團在2021年至2023年的營收分別為278.20億元、271.02億元和248.58億元。
01
初心萌發:物美的誕生與創新起步
張文中
1994年,懷揣著對現代零售業的憧憬,張文中在北京翠微路創辦了物美商城。這是北京第一家規范的現代超市,比家樂福進入中國市場還早。張文中利用自己在信息系統方面的專業背景,率先在國內零售業中使用自行開發的管理信息系統(MIS)和POS系統,使得超市管理如魚得水。這套系統提升了商品的進、銷、存管理效率,實現了單品管理,為物美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物美商城一經開業,便展現出驚人的商業潛力。1995年,物美超市翠微店的銷售額就超過了1億元。通過集中采購策略,物美確保了商品的質優價廉,迅速贏得了消費者的信賴和市場的認可。張文中立下了“創辦老百姓喜歡、日常生活離不開的百年老店”的心愿,開啟了物美的創業之路。
02
擴張之路:并購與市場占有率的提升
在成功運營初期門店的基礎上,物美開始了大規模的市場擴張。2003年,物美商業在香港創業板上市,成為內地首家在香港上市的民營零售企業。上市后,物美商業積極收購其他零售企業,以擴大市場版圖。2004年,物美與京北大世界商貿集團簽約,正式進駐懷柔。同年12月,物美全資收購日本大榮在天津的12家合資超市,以1.35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將其納入麾下。
2006年,物美商業以1.7億元收購了寧夏新華百貨27.7%的股權,進軍西北零售市場,成為新華百貨最大的股東。通過一系列的并購,物美的營業收入迅速增長,2002年達到45億元,一度占據了北京35%的零售市場份額。這些舉措使物美在國內零售業中嶄露頭角,奠定了其行業領導者的地位。
03
蒙冤入獄:張文中的坎坷命運
然而,事業蒸蒸日上的張文中在2006年卻遭遇了人生的重大打擊。他因涉及劉志華受賄案,被河北省衡水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處有期徒刑18年,后終審改判為12年。這一事件對物美造成了巨大沖擊,供應商紛紛施壓,許多已談妥的項目被迫中止,超市銷售額急劇下滑,門店數量也迅速減少。
在獄中,張文中并未被困難擊倒。他堅持學習,讀了幾百本書,取得了4項專利,還幫助重刑犯自學參加成人高考。他的堅守和毅力感動了許多人,但他始終拒絕認罪,堅持自己的清白。他曾表示:“無罪就是無罪,我絕不屈服。”他的堅韌為他贏得了減刑的機會,2013年2月,他提前出獄。
04
浴火重生:冤案平反與物美的逆襲
出獄后的張文中面對的是一個滿目瘡痍的物美。門店數量從近600家銳減到168家,市場份額大幅下降。然而,他并未氣餒,而是全力以赴地為企業的復興而努力。他持續為自己的冤案申訴,最終在2018年5月31日,最高人民法院改判張文中無罪。遲到的正義讓他深感欣慰,他表示:“遲到的正義依然無比珍貴,我不記恨任何人,不會因為堅守底線而后悔。”
平反后的張文中帶領物美重新崛起。他開始大力推進數字化轉型,以技術創新驅動企業發展。2014年,物美主導收購了英國翠豐集團旗下的百安居中國業務,以13.6億元人民幣的價格獲得控股權。隨后,他還收購了樂天瑪特在北京的21家門店,交易金額為14.2億元人民幣。
05
數字化轉型:多點Dmall的崛起
為了適應新的市場環境,張文中于2015年創立了一站式全渠道數字零售解決方案服務商“多點Dmall”,擔任董事長。他致力于以數字化推動實體零售的轉型升級,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。多點Dmall成功吸引了IDG資本、騰訊和興業銀行等投資,迅速成長為全國領先的生鮮電商平臺,年交易總額超過100億元。
多點DMALL通過大數據賦能,精準分析消費者需求,支持門店智能選品和陳列優化,實現“千店千面”。此外,其基于Dmall OS系統的零售聯合云服務,整合商品、用戶、供應鏈和門店管理等多模塊功能,讓零售管理更加高效。正是得益于這些技術支持,物美得以在提升消費者購物體驗的同時優化運營效率。
麥德龍在與多點Dmall合作后,線上銷售占比達到30%,數字化會員占比超過80%,并實現了線上銷售的盈利。張文中表示,中國在零售數字化方面是領先的,多點Dmall的成功證明了這一點。
06
物美并購麥德龍:中國零售業的重要一役
2019年,物美集團以180億元成功收購麥德龍中國80%股權,與麥德龍集團達成合資協議,物美持有控股權,麥德龍則保留20%股權。這次并購使物美獲得了麥德龍在中國的核心資產,包括近120萬平方米的商業地產和覆蓋全國的一體化物流網絡。麥德龍中國長期以來憑借其現購自運的批發模式及“麥咨達”食品安全追溯系統,積累了廣泛的B端客戶資源和供應鏈優勢,為物美開拓批發市場及提升食品安全標準提供了重要支持。
為了優化資產結構并提升運營效率,物美通過重組將麥德龍的零售業務剝離,專注發展麥德龍供應鏈。作為中國第二大食品快消供應鏈解決方案服務商,麥德龍供應鏈的核心業務涵蓋食品配送、福利禮品和零售配送解決方案。然而,盡管毛利率有所提升,其整體營收在2021年至2023年持續下滑,從278億元降至249億元,凈利潤也呈現大幅波動,反映出對物美集團的高度依賴及B2C零售配送的挑戰。
2024年,麥德龍供應鏈再次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,試圖通過資本市場實現業務擴張和負債優化。面對營收下降、資產負債率高達118%的困境,物美通過業務調整和數字化賦能,強化麥德龍的B端業務能力及盈利模式。
07
低調革新的物美:“爆改”悄然驚艷零售業
科大店改造后的場景
2024年,物美對其運營25年的北京科大店進行了一次全面改造,以相對低調的方式嘗試推動零售模式的革新。此次升級在商品陳列和購物動線上進行了優化,提升了顧客的購物便捷性。此外,物美通過引入獨家商品和爆款單品,拓展了商品結構的廣度和深度,從日常必需品到高品質商品,力求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,探索“千店千面”的差異化運營模式。
值得關注的是,物美此次升級還結合其自主研發的多點DMALL系統,通過大數據技術實現了個性化陳列,以更精準地匹配不同客群的偏好,試圖為“價廉物美”這一核心理念賦予新的活力。
在商品優化之外,物美也在服務方面做出了探索。以“9.9元6個蛋撻”“19.9元現炒菜吃到飽”等策略推出親民價格活動,同時開展復古主題活動“大小孩小賣部”,試圖通過情感營銷加強與消費者的互動與連接。此外,在8月吸納多位業內資深人士的舉措,也為其團隊注入了新的視角與可能性。
08
挑戰與展望:邁向未來的新征程
在收購和數字化轉型的助力下,物美的業務版圖進一步擴大。2019年,物美以70.75億元人民幣現金入股重慶百貨的控股股東重慶商社集團,持股45%。同年10月,物美與麥德龍宣布成立合資公司“麥德龍中國”,物美持股70%,麥德龍持股20%,麥德龍預計將獲得超過10億歐元的凈收入。
面對未來,張文中充滿信心。他提出,物美要徹底回歸商業本質,在全面數字化的加持下,實現“天天價廉,永遠物美”。他強調,零售企業高毛利的時代已經過去,必須提升效率,提供更好的商品和服務。他還表示,要積極推進商業的全面數字化,創新我國流通產業,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。